[汽車之家二手車 二手車實拍] 大家好,我是孫明路,這一期的主角,是當年很火的小家伙----鈴木奧拓。
奧拓的外觀源自日本本土鈴WORKS-RS,搭載三缸0.66T/66馬力發(fā)動機,配備全時四驅系統(tǒng),機蓋上的鼻子也是貨真價實的中冷進氣散熱孔,只是國內引進后換裝0.8升自吸36馬力的江鈴發(fā)動機后,便成為了擺設。
還有兩門版的拓拓。性能版為了減少空氣阻力車頂行李架給取消了。
這是長安引進后生產(chǎn)的長安鈴木奧拓,取名為快樂王子,外觀基本延續(xù)了本土RS版本的經(jīng)典造型,也是國產(chǎn)奧拓中最漂亮的版本。
這臺拓拓是吉林車友從濟南找的車,待給它修整完畢后再由張家港發(fā)回吉林,想必車友還是對拓拓有著不一般的情感在里面。
從物流點提到車回來的路上順便就開始路試啦,機械部分簡直好的不要不要的,幾乎和新車無異。
輕松120,140也是瞬間的事兒,而且還有余量,只是懸掛過高,過120后有點飄,底盤改裝件已經(jīng)就位,等我給你收拾完就不飄了。
后期款奧拓內飾偏圓潤風格,也適應時代發(fā)展加了個主駕駛氣囊,按鈕以及開關使用起來也更加的方便。
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排擋桿,收手握上去凹槽都能和手的擺放位置相對應,這個要贊一下。
不管是拓拓還是拓拓它哥,洗車必須是最好的待遇,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一個能放心洗愛車的地方還是非常幸福的。
擦拭干后開始審視一下整車具體情況,一圈下來全車鈑金覆蓋件都還是比較良好的狀態(tài),說明上任車主還是很在意它,歲月在它身上只留下了一點該有的東西。
機蓋不合縫,奧拓也真的是把輕量化做到了極致,0.8的排量開起來嗖嗖的,不知道說明書上說的零百加速36秒是怎么測的,怎么15秒也就破百了。
車頂左后位置應該是打開時夾到東西了,給弄變形了。
油箱蓋齜牙咧嘴,那時候還不知道里面居然沒蓋子。
果然真沒蓋!外蓋得換內蓋得買。
行李架固定位置銹蝕后流出銹水,待干透后留下印記,膠皮也有些許老化開裂,最后都要做進一步處理。
鋁制行李架也氧化變色,待分解后重新翻新處理。
特寫來一張,這個膠皮根本買不到了,處理漂亮也是門學問。
車外后視鏡膠套破裂,在內側,哈哈,此圖不顯示。
右后門膠條損壞,原廠件也是想都別想,看看最后咋處理,現(xiàn)在問我我也不知道。
車門筋線部位受傷變形,車主也沒做修復,挺好的,讓我來給它修漂亮。
鋁合金輪轂訂了全新4個,原裝的早已到家,哈哈,比車來的都早。原車的有瑕疵,翻新也不值。
輪拱內側顏色不對,白色的里子從外一眼望進去會凸顯這個車的廉價感,必須處理成黑色和輪胎融為一體,質感才好。
在地庫停了一個星期后,開到車間準備開工啦。
外觀整理之前是全車機械部分檢修,老化部分全部維修整理,只有機械部分沒有問題,才有繼續(xù)下一步的可能。
就這車門玻璃外壓條原廠的非常難找,想要湊齊全車的份得燒燒香。
拆這些螺絲也得要水平更要耐心,修10年以上的老車,如果要求高,那就多給錢,哈哈。但是有時候往往給錢也修不好,一個奧拓嘛,要修那么仔細干嘛。
有時候往往一個螺絲得拆好久才能拆下來,很多保有量不多的車型配件可能就那獨一份,不容許你出差錯,壞了就沒了。
拆卸后的一些飾板的小蓋板之類的小東西一定要放好,不然到裝回去的時候缺失了那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。
后備廂破損的膠條還好買到了,這個破洞我可不會修。
輪拱內側洗干凈后直接拿底盤裝甲噴成黑色,隔音止震防銹還美觀。
瞧瞧這行李架底坐里面銹成這個鳥樣,待全部打磨后做防銹處理。
一天時間全部拆完,提速肯定比原來快好多。
外觀零部件底子打磨部位全部用進口鈑金灰輔助雙組份底漆。
車頂飾條最前頭的裝飾蓋龜裂老化也得刮灰才能處理漂亮。
車身由原來的素白改成了珍珠白,顏色也調至質感最好的感官,我的任務就是把拓拓整的更有質感,超越新車的趕腳。
這是噴好的車門,又滑又亮,潔白沒有瑕疵好爽。
一邊放好靜靜地等待安裝,這個白色的質地還是非常棒的。
這些小部件一個個處理起來也是非常費工的,不論大小貴還是便宜一視同仁。
中網(wǎng)里面的網(wǎng)格應該是黑色,不應該是白色。
前杠網(wǎng)格和鼻子里的鼻毛也應該是黑色,哈哈。
鼻子前端噴成了啞光銀,在黑色鼻毛的陪襯下感覺一下子就來了。
機蓋太輕,蓋起來聲音太空洞,拿了隔音止震貼給隨便貼了下,也算不上隨便啦,反復比劃造型也是花了點時間的。
機蓋的縫隙這次安裝的時候都已調節(jié)到位,鼻子還沒裝呢。
機蓋的痘痘也是我拿牙刷刷干凈后給塞了回去,這些簡單的我還是會干的。
鈑金師傅把我的得意的鼻子給安在機蓋上面了,我說銀色配的漂亮大家應該不會反對吧。
車身覆蓋件開始回裝,每根筋每根線都得比對整齊才能擰緊螺絲。
翼子板還沒有打磨拋光,仔細看和車門在光澤上還是有區(qū)別的。
原車膠條清洗后正常裝回使用,還是原廠配套的耐用啊。
行李架底座抹上鈑金密封膠,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也會好很多,況且車主車庫大的很,也不會日曬雨淋了。
雖然這臺車回去以后不會再淋雨,洗車還是要洗的,該做的工作得做在前頭。
車身外部用到螺絲的地方基本都用不銹鋼材質螺絲替代,雖然也不會有下次拆它的時候,但是必須到位爽才行。
我沒事在那摳摳膠啊那啥的,好兄弟送了一把新刀給我,我得試試。
原車銀色包圍都帶亮漆,原廠件還好,仿制件就不行了,基本沒法看,這個就是高仿加厚的,到底有多厚也不見得,上頭的波浪是一浪又一浪。
模具留下的毛刺一點點刮干凈,這個簡單的就交由我來弄啦,師傅得去干有技術含量的活。
這個是處理過后的后杠,前杠也是依葫蘆畫瓢,副廠的也給你整的和原廠的一樣。
認真仔細的比好位置把側裙啊杠子啊一一復位。
原車側裙飾板擋縫條早已老化,拆下后就沒法再次使用,于是就用汽車改裝大包圍用的飾條替代,整體效果還是很不錯。
遠看效果也是杠杠滴,大底邊梁還沒裝呢,看下圖,等不及了,哈哈哈。
開門露出的邊梁內側也同樣操作,很原裝的感覺。
12寸新鋁合金輪轂露個臉,拉絲面的質感還是非常棒的。
原車玻璃成色達到繼續(xù)使用的要求,但是要換銹蝕的玻璃托架可是費了老大的勁兒了,玻璃弄壞的話一時半會還真買不到。
小心安上新的托架后裝回軌道前還有一些地方得調試修改。
鈴木原廠配件標識。
玻璃外壓條安裝中,卡子對應的位置要做相應的調整,原廠的配件一定要裝的和造車廠里裝出來的時候一個樣。
這些外觀橡膠件真的很重要,目前為止才找到了右側兩個門的,左側的還不知道在哪里。
門中鐵立柱也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除銹噴漆翻新,質感和新車時一致,當然質量應該也恢復了點。
全車鈑金覆蓋件都做了簡單的隔音止震,處理過后關門的聲音和質感比原車又更上一個臺階,感覺鐵皮變成鐵板了。
右后門損壞的膠條讓它平緩過渡了下,基本一米開外就看不出來了,買回來的膠條根本沒法用。
機鼻帶上銀色一圈還是比較搭的。
前臉部件都一一就位,中網(wǎng)的長安拼音貼紙還有機蓋標沒有買到,修老車還是真的需要耐心。
這個是霧燈,哈哈,個頭媲美大燈,原廠件的質感不是一般的好。
高仿大燈原配燈泡都不是很好,買了個大牌的給它安上,眼睛必須亮亮的。
一些難定的小配件也逐一到貨了。
猜猜這是干嘛,不光外觀漂亮,看不見的地方也得漂亮。
做好遮蔽后用水沖凈后用顆粒膠全部噴黑,美觀也好防銹也好,整車遠看近看都沒玩了。
處理完后任何一個角度都不怕。
原裝牌照燈一直沒找到,就拿這個改裝款啦,希望不要太突兀。
接下來的等配件的幾天時間里還是得慢慢摳細節(jié),這里的縫隙太大了,可是那時候的車工藝就那樣,能不能想個辦法遮著丑呢?
門邊也是,灰塵也愛往里面鉆。
D型橡膠密封條上場,這個是中號,根據(jù)縫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型號。
合上門的樣子,質感一下子就來了。
長安的拼音貼紙可是廢了老鼻子勁才給我弄回來的了。
機蓋和中網(wǎng)之間的縫也比較大,必須貼一發(fā),貼紙也小心貼好了。
前臉基本告一段落,拓拓的偏置中網(wǎng)進氣散熱開孔也是非常的好看,應該說在目前都是對稱設計大趨勢下獨樹一幟。
原裝配套的鈴木機蓋標也回來了。
庫存多年的原裝后標識,透明紙老舊發(fā)黃,貼完揭開就漂亮啦。
擅自給它挪了個地方,還是這個位置比較合適。
晚上到家休息之前必須給它居中貼上,不然睡不好。
這個角度看拓拓還是非常漂亮的,一定都不比MK2差,那個年代的車都有自己獨立的特點,一款一個樣,現(xiàn)在的車基本都一個樣,哪怕是不同品牌。
我的拓拓登場啦,洗去停地下車庫的多日浮塵。
此圖看著莫名舒適。
兩臺極品成色的同款奧拓同時出現(xiàn)在現(xiàn)代的馬路上的幾率應該和中彩票的幾率差不多了。
不得不說拓拓的造型其實一點都不落后,原裝大包圍及側裙,前鼻子后尾翼,再配上鋁合金行李架,還是非常協(xié)調的。
拓拓引進的時候在外觀方面還是非常原版的,最明顯的就是那塊牌照底板啦,整個前臉造型非常的別致。
車身45度照也是非常協(xié)調,輪轂雖然是12寸,但是和整車比例還是非常搭配的。
這個角度是不是有點小跑的味道。
機蓋和車身之間也貼了密封條,洗車下雨也不會有水滲進發(fā)動機艙。
鼻子前端噴銀后比原廠全白更富有層次感,也叫動感吧。
中網(wǎng)長安的拼音和機蓋的鈴木標相得益彰。
后期的天線在尾翼上。
銀色的側裙配上銀色外后視鏡顯得分外的別致,把奧拓一向廉價感消除了。
尾部就留了長安和奧拓的英文尾標,位置由原來的右上改為右下。
別看奧拓小,其實整車縱向空間比菠蘿大多了,而且還省油,空調也是杠杠的。
兩臺拓拓一起露個面,車身都做了降低處理,原廠高度開到100左右就會發(fā)飄,底盤降過后跑到表底140都四平八穩(wěn)。
當然,只要是轎車,車身降低后顏值都會提高一截。
早期拓拓的天線是在左前A柱頂部,可以拉出一米長,和鞭子一樣。
好了,別懟了,來,排排好,看看內飾部分的區(qū)別。
后期的拓拓內飾改成圓形的啦,好處是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實用,主駕駛也與時俱進加了安全氣囊。
我這臺是01年早期款,內飾和外觀一樣都是方的,看上去更復古些,表態(tài)原廠都是灰色,也是非常顯廉價,都給改黑內了。
后期前排座椅簡配了頭枕,做成了一體的啦。
我是分開的。
后期的儀表添加了轉速表。
我的也有轉速表,不過不在這。
來到空調控制及音響部分,改進后更加方便實用和控制。
早期的使用起來要習慣一陣,都是機械式的,推、拉、撥、扭,好比在健身房一項都不少。
一些開關都是比較原始的方形和長方形。
音響部分做了少許改動,原廠電子鐘給保留了下來。
車門三角位置單獨的高音頭。
車門則是6.5寸中低音和一個單獨3寸的中音喇叭,車子不發(fā)動的時候聽聽還是不錯的,開起來的時候動靜太大得靠提高嗓門和低音炮來轟。
低音喇叭來自E90/325升級音響時換下來的一對座椅底下的8寸低音單元,素質非常不錯。
個人還是喜歡前期款的內飾風格,里外都是方的,哈哈,但是也要與時俱進,銷量最重要,不過現(xiàn)在的車企太浮躁,這里也不多說。
接下來的幾張圖片都是之前給拓拓拍的也沒有好好給它寫個帖子,這次就借車友的車一起來看看吧。
表底到底就是10萬公里,其實它已經(jīng)跑了好幾十萬公里了。
單獨配的轉速表特來啦。
電子鐘的字體也是非常好看。
防炫目后視鏡非常實用,雖然這個車已不再開,但是一定要弄到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門邊的紅色和車頂相互映襯。
摸了近20年的方向盤,一下子帶你回到20年前。
最后再一起拍一張,讓他們兩個一起再多待一會兒敘敘舊。
好了,這期就到這里啦,拜拜~~(來源:5X興趣社區(qū))
十幾年前的奧拓重回巔峰(By 孫明路)

二手車編輯大霏
新浪微博 關注二手車之家
官方微信 關注二手車之家[汽車之家二手車 二手車實拍] 大家好,我是孫明路,這一期的主角,是當年很火的小家伙----鈴木奧拓。
奧拓的外觀源自日本本土鈴WORKS-RS,搭載三缸0.66T/66馬力發(fā)動機,配備全時四驅系統(tǒng),機蓋上的鼻子也是貨真價實的中冷進氣散熱孔,只是國內引進后換裝0.8升自吸36馬力的江鈴發(fā)動機后,便成為了擺設。
還有兩門版的拓拓。性能版為了減少空氣阻力車頂行李架給取消了。
這是長安引進后生產(chǎn)的長安鈴木奧拓,取名為快樂王子,外觀基本延續(xù)了本土RS版本的經(jīng)典造型,也是國產(chǎn)奧拓中最漂亮的版本。
這臺拓拓是吉林車友從濟南找的車,待給它修整完畢后再由張家港發(fā)回吉林,想必車友還是對拓拓有著不一般的情感在里面。
從物流點提到車回來的路上順便就開始路試啦,機械部分簡直好的不要不要的,幾乎和新車無異。
輕松120,140也是瞬間的事兒,而且還有余量,只是懸掛過高,過120后有點飄,底盤改裝件已經(jīng)就位,等我給你收拾完就不飄了。
后期款奧拓內飾偏圓潤風格,也適應時代發(fā)展加了個主駕駛氣囊,按鈕以及開關使用起來也更加的方便。
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排擋桿,收手握上去凹槽都能和手的擺放位置相對應,這個要贊一下。
不管是拓拓還是拓拓它哥,洗車必須是最好的待遇,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一個能放心洗愛車的地方還是非常幸福的。
擦拭干后開始審視一下整車具體情況,一圈下來全車鈑金覆蓋件都還是比較良好的狀態(tài),說明上任車主還是很在意它,歲月在它身上只留下了一點該有的東西。
機蓋不合縫,奧拓也真的是把輕量化做到了極致,0.8的排量開起來嗖嗖的,不知道說明書上說的零百加速36秒是怎么測的,怎么15秒也就破百了。
車頂左后位置應該是打開時夾到東西了,給弄變形了。
油箱蓋齜牙咧嘴,那時候還不知道里面居然沒蓋子。
果然真沒蓋!外蓋得換內蓋得買。
行李架固定位置銹蝕后流出銹水,待干透后留下印記,膠皮也有些許老化開裂,最后都要做進一步處理。
鋁制行李架也氧化變色,待分解后重新翻新處理。
特寫來一張,這個膠皮根本買不到了,處理漂亮也是門學問。
車外后視鏡膠套破裂,在內側,哈哈,此圖不顯示。
右后門膠條損壞,原廠件也是想都別想,看看最后咋處理,現(xiàn)在問我我也不知道。
車門筋線部位受傷變形,車主也沒做修復,挺好的,讓我來給它修漂亮。
鋁合金輪轂訂了全新4個,原裝的早已到家,哈哈,比車來的都早。原車的有瑕疵,翻新也不值。
輪拱內側顏色不對,白色的里子從外一眼望進去會凸顯這個車的廉價感,必須處理成黑色和輪胎融為一體,質感才好。
在地庫停了一個星期后,開到車間準備開工啦。
外觀整理之前是全車機械部分檢修,老化部分全部維修整理,只有機械部分沒有問題,才有繼續(xù)下一步的可能。
就這車門玻璃外壓條原廠的非常難找,想要湊齊全車的份得燒燒香。
拆這些螺絲也得要水平更要耐心,修10年以上的老車,如果要求高,那就多給錢,哈哈。但是有時候往往給錢也修不好,一個奧拓嘛,要修那么仔細干嘛。
有時候往往一個螺絲得拆好久才能拆下來,很多保有量不多的車型配件可能就那獨一份,不容許你出差錯,壞了就沒了。
拆卸后的一些飾板的小蓋板之類的小東西一定要放好,不然到裝回去的時候缺失了那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。
后備廂破損的膠條還好買到了,這個破洞我可不會修。
輪拱內側洗干凈后直接拿底盤裝甲噴成黑色,隔音止震防銹還美觀。
瞧瞧這行李架底坐里面銹成這個鳥樣,待全部打磨后做防銹處理。
一天時間全部拆完,提速肯定比原來快好多。
外觀零部件底子打磨部位全部用進口鈑金灰輔助雙組份底漆。
車頂飾條最前頭的裝飾蓋龜裂老化也得刮灰才能處理漂亮。
車身由原來的素白改成了珍珠白,顏色也調至質感最好的感官,我的任務就是把拓拓整的更有質感,超越新車的趕腳。
這是噴好的車門,又滑又亮,潔白沒有瑕疵好爽。
一邊放好靜靜地等待安裝,這個白色的質地還是非常棒的。
這些小部件一個個處理起來也是非常費工的,不論大小貴還是便宜一視同仁。
中網(wǎng)里面的網(wǎng)格應該是黑色,不應該是白色。
前杠網(wǎng)格和鼻子里的鼻毛也應該是黑色,哈哈。
鼻子前端噴成了啞光銀,在黑色鼻毛的陪襯下感覺一下子就來了。
機蓋太輕,蓋起來聲音太空洞,拿了隔音止震貼給隨便貼了下,也算不上隨便啦,反復比劃造型也是花了點時間的。
機蓋的縫隙這次安裝的時候都已調節(jié)到位,鼻子還沒裝呢。
機蓋的痘痘也是我拿牙刷刷干凈后給塞了回去,這些簡單的我還是會干的。
鈑金師傅把我的得意的鼻子給安在機蓋上面了,我說銀色配的漂亮大家應該不會反對吧。
車身覆蓋件開始回裝,每根筋每根線都得比對整齊才能擰緊螺絲。
翼子板還沒有打磨拋光,仔細看和車門在光澤上還是有區(qū)別的。
原車膠條清洗后正常裝回使用,還是原廠配套的耐用啊。
行李架底座抹上鈑金密封膠,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也會好很多,況且車主車庫大的很,也不會日曬雨淋了。
雖然這臺車回去以后不會再淋雨,洗車還是要洗的,該做的工作得做在前頭。
車身外部用到螺絲的地方基本都用不銹鋼材質螺絲替代,雖然也不會有下次拆它的時候,但是必須到位爽才行。
我沒事在那摳摳膠啊那啥的,好兄弟送了一把新刀給我,我得試試。
原車銀色包圍都帶亮漆,原廠件還好,仿制件就不行了,基本沒法看,這個就是高仿加厚的,到底有多厚也不見得,上頭的波浪是一浪又一浪。
模具留下的毛刺一點點刮干凈,這個簡單的就交由我來弄啦,師傅得去干有技術含量的活。
這個是處理過后的后杠,前杠也是依葫蘆畫瓢,副廠的也給你整的和原廠的一樣。
認真仔細的比好位置把側裙啊杠子啊一一復位。
原車側裙飾板擋縫條早已老化,拆下后就沒法再次使用,于是就用汽車改裝大包圍用的飾條替代,整體效果還是很不錯。
遠看效果也是杠杠滴,大底邊梁還沒裝呢,看下圖,等不及了,哈哈哈。
開門露出的邊梁內側也同樣操作,很原裝的感覺。
12寸新鋁合金輪轂露個臉,拉絲面的質感還是非常棒的。
原車玻璃成色達到繼續(xù)使用的要求,但是要換銹蝕的玻璃托架可是費了老大的勁兒了,玻璃弄壞的話一時半會還真買不到。
小心安上新的托架后裝回軌道前還有一些地方得調試修改。
鈴木原廠配件標識。
玻璃外壓條安裝中,卡子對應的位置要做相應的調整,原廠的配件一定要裝的和造車廠里裝出來的時候一個樣。
這些外觀橡膠件真的很重要,目前為止才找到了右側兩個門的,左側的還不知道在哪里。
門中鐵立柱也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除銹噴漆翻新,質感和新車時一致,當然質量應該也恢復了點。
全車鈑金覆蓋件都做了簡單的隔音止震,處理過后關門的聲音和質感比原車又更上一個臺階,感覺鐵皮變成鐵板了。
右后門損壞的膠條讓它平緩過渡了下,基本一米開外就看不出來了,買回來的膠條根本沒法用。
機鼻帶上銀色一圈還是比較搭的。
前臉部件都一一就位,中網(wǎng)的長安拼音貼紙還有機蓋標沒有買到,修老車還是真的需要耐心。
這個是霧燈,哈哈,個頭媲美大燈,原廠件的質感不是一般的好。
高仿大燈原配燈泡都不是很好,買了個大牌的給它安上,眼睛必須亮亮的。
一些難定的小配件也逐一到貨了。
猜猜這是干嘛,不光外觀漂亮,看不見的地方也得漂亮。
做好遮蔽后用水沖凈后用顆粒膠全部噴黑,美觀也好防銹也好,整車遠看近看都沒玩了。
處理完后任何一個角度都不怕。
原裝牌照燈一直沒找到,就拿這個改裝款啦,希望不要太突兀。
接下來的等配件的幾天時間里還是得慢慢摳細節(jié),這里的縫隙太大了,可是那時候的車工藝就那樣,能不能想個辦法遮著丑呢?
門邊也是,灰塵也愛往里面鉆。
D型橡膠密封條上場,這個是中號,根據(jù)縫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型號。
合上門的樣子,質感一下子就來了。
長安的拼音貼紙可是廢了老鼻子勁才給我弄回來的了。
機蓋和中網(wǎng)之間的縫也比較大,必須貼一發(fā),貼紙也小心貼好了。
前臉基本告一段落,拓拓的偏置中網(wǎng)進氣散熱開孔也是非常的好看,應該說在目前都是對稱設計大趨勢下獨樹一幟。
原裝配套的鈴木機蓋標也回來了。
庫存多年的原裝后標識,透明紙老舊發(fā)黃,貼完揭開就漂亮啦。
擅自給它挪了個地方,還是這個位置比較合適。
晚上到家休息之前必須給它居中貼上,不然睡不好。
這個角度看拓拓還是非常漂亮的,一定都不比MK2差,那個年代的車都有自己獨立的特點,一款一個樣,現(xiàn)在的車基本都一個樣,哪怕是不同品牌。
我的拓拓登場啦,洗去停地下車庫的多日浮塵。
此圖看著莫名舒適。
兩臺極品成色的同款奧拓同時出現(xiàn)在現(xiàn)代的馬路上的幾率應該和中彩票的幾率差不多了。
不得不說拓拓的造型其實一點都不落后,原裝大包圍及側裙,前鼻子后尾翼,再配上鋁合金行李架,還是非常協(xié)調的。
拓拓引進的時候在外觀方面還是非常原版的,最明顯的就是那塊牌照底板啦,整個前臉造型非常的別致。
車身45度照也是非常協(xié)調,輪轂雖然是12寸,但是和整車比例還是非常搭配的。
這個角度是不是有點小跑的味道。
機蓋和車身之間也貼了密封條,洗車下雨也不會有水滲進發(fā)動機艙。
鼻子前端噴銀后比原廠全白更富有層次感,也叫動感吧。
中網(wǎng)長安的拼音和機蓋的鈴木標相得益彰。
后期的天線在尾翼上。
銀色的側裙配上銀色外后視鏡顯得分外的別致,把奧拓一向廉價感消除了。
尾部就留了長安和奧拓的英文尾標,位置由原來的右上改為右下。
別看奧拓小,其實整車縱向空間比菠蘿大多了,而且還省油,空調也是杠杠的。
兩臺拓拓一起露個面,車身都做了降低處理,原廠高度開到100左右就會發(fā)飄,底盤降過后跑到表底140都四平八穩(wěn)。
當然,只要是轎車,車身降低后顏值都會提高一截。
早期拓拓的天線是在左前A柱頂部,可以拉出一米長,和鞭子一樣。
好了,別懟了,來,排排好,看看內飾部分的區(qū)別。
后期的拓拓內飾改成圓形的啦,好處是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實用,主駕駛也與時俱進加了安全氣囊。
我這臺是01年早期款,內飾和外觀一樣都是方的,看上去更復古些,表態(tài)原廠都是灰色,也是非常顯廉價,都給改黑內了。
后期前排座椅簡配了頭枕,做成了一體的啦。
我是分開的。
后期的儀表添加了轉速表。
我的也有轉速表,不過不在這。
來到空調控制及音響部分,改進后更加方便實用和控制。
早期的使用起來要習慣一陣,都是機械式的,推、拉、撥、扭,好比在健身房一項都不少。
一些開關都是比較原始的方形和長方形。
音響部分做了少許改動,原廠電子鐘給保留了下來。
車門三角位置單獨的高音頭。
車門則是6.5寸中低音和一個單獨3寸的中音喇叭,車子不發(fā)動的時候聽聽還是不錯的,開起來的時候動靜太大得靠提高嗓門和低音炮來轟。
低音喇叭來自E90/325升級音響時換下來的一對座椅底下的8寸低音單元,素質非常不錯。
個人還是喜歡前期款的內飾風格,里外都是方的,哈哈,但是也要與時俱進,銷量最重要,不過現(xiàn)在的車企太浮躁,這里也不多說。
接下來的幾張圖片都是之前給拓拓拍的也沒有好好給它寫個帖子,這次就借車友的車一起來看看吧。
表底到底就是10萬公里,其實它已經(jīng)跑了好幾十萬公里了。
單獨配的轉速表特來啦。
電子鐘的字體也是非常好看。
防炫目后視鏡非常實用,雖然這個車已不再開,但是一定要弄到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門邊的紅色和車頂相互映襯。
摸了近20年的方向盤,一下子帶你回到20年前。
最后再一起拍一張,讓他們兩個一起再多待一會兒敘敘舊。
好了,這期就到這里啦,拜拜~~(來源:5X興趣社區(qū))
- 好車推薦
查看更多